(资料图)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回暖与债市走牛相互催化持续引发关注。
何为“相互催化”?即理财资金大幅买入债券——债市上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投资者申购理财——理财资金继续买入债券——债市新一轮上涨,该反馈路径与去年底的“赎回潮”正好相反。
这一轮“正反馈”在数据层面的表现是:据国盛证券测算,今年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末增加1.34万亿元,存续规模大增既意味着有增量资金在购买理财,也意味着理财机构要将这些资金“投出去”。数据也显示,4月份银行理财资金净买入债券现券高达4059亿元,较3月份净买入额大增2821亿元,创下2020年以来单月净买入新高。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份,银行与债市已步入“正反馈”通道,今年4月份则有加速之势。“正反馈”的结果是,中证全债(净价)指数2月份至4月份持续上涨,其中4月份上涨0.36%;此外,据安信证券测算,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升至5.3%,破净率大幅回落至4.7%(去年12月份的历史峰值为29.2%)。
理财市场回暖与债市走牛不仅利好各类理财机构,还利好投资者。不过,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机构和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
首先,理财机构要强化对市场的研判,合理控制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理财规模。自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以来,随着股市及债市波动,银行理财市场已出现了两轮“赎回潮”,对理财机构和投资者均形成了负面影响。从未来看,随着市场周期性波动,“赎回潮”或“申购潮”难免会再次出现。这要求理财机构在市场向好时保持理性,克制规模冲动,合理安排理财产品发行节奏,避免大规模发行后市场突然掉头向下。
其次,理财机构要优化投资结构,适当增配能稳定理财产品净值的资产。债市向好时,银行理财资金往往会大幅增配债券尤其是收益率较高的信用债,这能提升理财净值和业绩表现。但若市场出现下跌尤其是连续下跌,则会损害理财机构和投资者利益。因此,债市向好时,理财机构也要适当增加存款、同业存单等流动性好、净值较为稳定的资产,避免扎堆配置处于上涨通道的资产。
第三,理财机构要优化产品结构,多发行长期、封闭型产品。市场向好之际,短期、开放性产品往往表现较佳,但一旦市场变差,短期、开放性产品的大幅赎回,会给理财公司现金流管理形成巨大压力,投资者也会出现“买在高点”的情形。因此,理财机构要适当推动长期、封闭性产品的发行,降低市场波动对理财净值的冲击。
最后,理财机构要合理设置业绩比较基准,强化投资者教育。目前仍有大量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刚兑”时代,且一部分投资者在购买理财时仍以近期收益率作为参考。在这种背景下,理财机构要充分提示投资风险,避免因投资者不合理的预期而引发赎回。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