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12日电(张保贺)整齐划一的麦田涌入视野,驱车行驶在乡道上,今年丰收的情景仿佛触手可及。正值德州地区小麦的扬花期,新华指数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开启了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的系列调研活动,梳理区域粮食优质高产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
图1.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吨半粮”核心区的麦田(赵文路摄)
据了解,德州是产粮大市,也是省域大面积粮食集中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小麦、玉米两季生产)稳定在16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首位。2021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与德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在德州率先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三方共建的合作协议。2022年,德州市粮食作物总产量为768.25万吨,较2021年上涨0.83%,近五年年均涨幅1.29%;粮食单产达479.01公斤/亩,较2021年上涨了0.87%,近五年年均涨幅达1.36%。同期,“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有61.80万亩的小麦玉米两季产量平均亩产达1576.30公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德州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创建初见成效等的秘诀时什么,调研后初步梳理出3个关键因素,即耕地地力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创新政策组织引导。
多举措引导促进耕地地力水平提升
种子和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德州市小麦以济麦22为主,玉米种植以登海605、郑单958为主。我们从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与种业中心了解到,全市拥有35万亩小麦自繁种基地,保障了市内及周边区域优质种源;全市推广种子包衣剂应用,保障了作物出苗率。
图2.德州市耕地质量监测点取样现场(李玉红供)
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方面,在全市推广并实施秸秆还田,同时推进三年一次深翻深松作业。从而提升了耕地肥力、耕作层厚度,通过深埋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数据显示,2021年德州市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63g/kg,自2016年以来累计上涨9.84%。此外,德州市耕地质量检测点共有817个,监测点密度达1.18万亩/个,远高于省部级标准,保障了全域肥料高效利用。从种粮大户那里我们了解到,通过耕地地力提升措施,粮食单产可以提升8%到15%。此外,“粮王”竞赛田块中普遍增施微生物有机肥,示范带动了种粮农民对地力提升的重视。
健全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专业化服务”与“规模化经营”双轮驱动。全域种粮大户446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159个、家庭农场8726个,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约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一半。同时,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吨半粮”服务体系,培育了社会化服务组织4651家。在30个“吨半粮”重点镇建设综合为农服务中心,解决粮食烘干、晾晒、储存等难题。
图3.与全国人大代表、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座谈(李伯罧摄)
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全国人大代表、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表示,2018年率先成立农业服务公司,采取土地托管模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支撑,解决生产困难。目前可提供全产业链的粮食生产服务,即产前输出种植方案、产中负责耕种防收、产后有晾晒仓储等,帮助其他种粮大户种好粮、卖好粮。
截至目前,德州市“吨半粮”核心区在供种、深耕、播种、管理、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六统一”技术方面全覆盖。德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近三年德州粮食二等及以上的优质率超过八五以上,远高于国内标准。同期,德州市小麦收购价累计上涨三成;玉米收购价累计上涨四成。
创新政策引导提升高产优质积极性
德州市建设奖励机制,充分激发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德州市级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奖励资金,组织开展“粮王”大赛,让种粮“既有收益、又有荣誉”;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同时用好粮食收购贷款信用基金,畅通粮食购销渠道,确保粮农“种粮卖得出、好粮卖好价”。此外,德州市粮食产后加工环节不断延链,初加工体量逐渐收窄,食用油及副食酿造比重增加。从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2022年德州市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75.77亿元,三年来累计上涨四成。
图4. 德州市临邑县理合务镇焦楼村“吨半粮”辐射区的麦田(王淑红摄)
“今年没有大的灾害,做好扬花灌浆期管理,今年德州小麦丰收在望”,德州市临邑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说道。德州粮食高产优质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大力帮扶。
编辑:牛势坤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